您的位置:首页 > 电子电工 > 插头插座 > 人生之旅:准为绳,果断出击获奇胜

人生之旅:准为绳,果断出击获奇胜
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7 11:27   浏览 N 次  

准为绳,果断出击获奇胜
--我的“新闻工作七字诀”之二
姚昭文

要想作为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,我觉得有两条准则必须做到:一是经常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政治上不糊涂不迷向,准确把握好新闻工作中的政治关。二是熟悉基层单位各方面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,随时能够果断出击,像囊中取物般地获得自己想要的新闻素材。
新闻,贵在新。它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在最早的时间段获得新闻线索,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新闻作品。美国名记者查尔斯.A.格拉米奇所著《谈采访经验》一书中说到:“应把你报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由昨天缩短到目前的一个小时内”。在中国,尤其在我们《安钢报》,别说在80年代,就是在现在,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。客观条件的限制,让我们虽然不能像美国记者那样开展工作,但脑海中还是应该绷紧“新”字这根弦。怎样让新闻做到新呢?我们应该知道,中国的新闻作品,特别是一家党报的新闻作品,大部分是“上下结合”出来的文字产品。不熟悉“上”和“下”的情况,不懂得“上下结合”,你的新闻作品绝对会出乱子。懂得这一道理,你的新闻作品才能“合格”,才能“新”。
为了尽快知悉党和国家在国计民生方面的方针大计,我不是每天从报纸中获得,因为它与电台比起来,效率上还是有点慢。我利用爱人当时在安钢广播站工作的优势,请宣传部领导批准,并请站长帮忙,在家中装上了广播喇叭,天天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,主要是听党和国家最新制订的政策。从中筛选出能指导新闻报道工作的信息。
在熟悉“上面”情况的同时,我在熟悉“下面”的情况上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。80年代初,当时的《安钢报》系周报,编辑部有10个人。说实话,当时的工作量不是太重。有一段时间,编辑部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。上班后,个别人不是利用工作闲暇去钻研业务,而是漫无边际地“侃大山”,常常一侃就侃好几个小时。我当时是新闻战线上的“新兵”,不敢过度放松自己。别人聊天时,我就找理由溜出去,到各个厂的党办去摸情况。不但摸所去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,而且还摸该单位的生产建设情况,并且经常了解这两方面情况有什么新变化。由于我严格按照两条准则去做,夯实了新闻工作的良好基础,所以我每天都觉得有写不完的新闻。
1982年冬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一篇社论,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关注职工生活条件的改善,尤其在职工住房上要特别重视。而当时安钢双职工无房住问题十分突出。我及时跑到安钢住宅建设指挥部,了解了安钢的住房建设现状和远景规划,写了一篇长篇通讯《广厦万间平地起》。在我们的《安钢报》发表后,职工们踊跃阅读,对今后的住房有了信心,工作上也有了新的劲头。

广告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