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电子电工 > 插头插座 > [转载]孙存周文集

[转载]孙存周文集

luyued 发布于 2011-05-26 14:01   浏览 N 次  

   孙存周文集

  内家拳概说

   古时运动身体方法,有《五禽图》。因其有体无用,故其法不传。要之,不外使人效其动作,仿其性能,运动身体,使血脉流通,藉以焕发精神而已。今内家拳即其遗意也。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,无人不知。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,推究其故,不外气不足而努气、努力所致耳。今人恒言气力,不知有力无气,只是死力,极其能负重而已。于精神何有哉。欲求精神焕发,气力合一,体健而不劳神者,舍习拳术无由也。

  拳术创自达摩。本为静坐并行之功。首重气,力次之。所谓养气者,纯刚是也。气充而运之以神,神之所照,无不如志。其练法简易:于动中求静,用后天之形,补先天之气。以手足动作,调节呼吸。虚心实腹,气归丹田。有一分气,用一分力。不努力,故不伤气。诚中形外,则精神健旺。盖气馁则志败,气盈则力盛。子舆氏所谓:“持其志,毋暴其气,胥是道也,迨真气弥满。”所养即充,而后注意于神。以气行力,则力不可测。以神行气,则境臻于化。儒者之言曰:“大而化之谓之圣,圣而不可知谓之神。”《易》曰: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。然非易筋转气之后,不能臻此境也。拳术无论何派,能致力不懈,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,古今之人无异也,即理无异也。若谓神勇为昔人所独具,是自弃也。吾人处身社会,南北不定,风气各异,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,果能练习拳术,持之以恒。从未必即跻神勇之域。而内部精力充沛,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袭之气,病夫之饥,庶可免矣。

  内家拳可分为形意、太极、八卦三派。均系动中求静,强身固气之学。能使吾人之精神,藉拳法顺逆伸缩、阴阳变化之姿势,于无思无意中得以修养也。其法简易,既无折腰曲腿之困苦,复无标奇立异之姿势,无论男女老幼,皆可习之。懦者可使之强,刚者可使之柔,即或身体极弱或有劳伤疾病者,因其不尚血气、不努力,纯任自然,故亦可从事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久之,气质中和,胸宽腹实,气固神完,祛病延年,可操左券。初练时似感不易,迨稍入门径,知其总枢,即不难自习。其枢在腰,力起足跟(即呼吸以踵之意),形于四肢。心静意专,一气贯穿。形以意运,不断不滞,气如车轮,动作不散乱。总要在圆中求方法,所谓得其环中,则应变无穷也。

  一、太极拳:又名十三势,即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、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是也。

  二、形意拳:劈、崩、钻、炮、横,“五行”是也;龙、虎、猴、马、鼍、鸡、鹞、燕、蛇、(鸟台)tai、鹰、熊,“十二形”是也。

  三、八卦拳: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,即风轮掌、背身掌、狮子掌、抱掌、反身掌、卧掌、平托掌、顺势掌是也。

  (注,前两段有手稿,手稿版如下:)

  古时运动身体方法,有五禽图。因其有体无用,故其法不传。要之,不外使人效其动作,仿其性能,运动身体,使血脉流通,藉以焕发精神而已。今内家形意拳即其遗意也。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,无人不知。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,其故何欤,亦常深思。其故矣,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耳。人有恒言,强健辄曰气力,有力无气,死力也,极其能负重而矣。于精神何有哉。欲求精神焕发,气力合一,健体而不劳神者,舍习拳术无功矣。

  拳术创自达摩。本为静坐并行之功。首重气,力次之。所谓养气者,纯刚是也。气充而运之以神,神之所照无不如志。其练法简易:于动中求静,用后天之形,补先天之气。以手足动作,调节呼吸。虚心实腹,气归丹田。有一分气,用一分力。不努力,故不伤气。诚中形外,则精神健旺。盖气馁则志败,气盈则力盛。子舆氏曰:持其志,毋暴其气,胥是道也,迨真气弥满。所养即充,而后注意于神。以气行力,则力不可测。以神行气,则境臻于化。儒者之言曰:大而化之谓之圣,圣而不可知谓之神。《易》曰: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。然非易筋转气以后,不能臻此境也。拳术无论何派,能于此致力不懈,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,古今之人无异也,即理无异也。若谓神勇为昔人所独具,是自弃也。吾人处身社会,南北不定,风气各异,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,果能于拳上少为致力,则神勇固不敢期,而强健身体,足以抵抗不正之气,病夫之饥,庶可免矣。

  形意拳概说

   吾国拳技,原为知行并进之学。若知其原理又能身体力行之,则身心两方,必可收获巨大效益。惟吾国拳技范围广大,派别众多,设欲兼收并蓄、则人生之体力、寿命有限,殊不可能。以予之经验而论,初学者惟择其不背生理,不悖人情,应用变化,纯任自然者而习之,即不难收效也。人体组织至为复杂,内有五脏,外具四肢百骸,抑具禀赋不同,体质各异,虽呼吸以长命,食物以养生,尽人皆然,但六手所侵,七情所感,致弱生病之由,则尽人而异。古人因体会顺逆、阴阳之理,创制形意拳学。教人练习,以为保健祛病之方,诚人世之福音者也。

  形意拳学,以方为体,以圆为用,以三体式为基础,以五行拳为拳纲,以十二形拳为进退起落变化,分易骨、易筋、洗髓三步功夫练习。不仅练式简单,不背生理,不悖人情,且其应用变化,神妙莫测。其拳在内为意,在外为形。有往体,有来体,一伸一屈,莫不于顺中用逆。理其气机,助长毂化,虽不运气而气自充于全身,虽不加力而力自达于四肢百骸。故循环周转,动静咸宜,迨气功深,得中和之正轨,则形于外者自然从容中道。旧谱云:“养灵根而心静者修道也。又与静生养心者,息息相通也。”

  形意拳有三步练法: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。有三种功效,即易骨易筋洗髓是也。初练明劲(即易骨),当求平心稳齐,舒展活泼,勿尚拙力,勿使怒气,勿愈规矩,以増华饰。勿趁私意,以求悦目。次练暗劲(即易筋)当崇尚内意,开拓心思,循其方法,虚心默会,务期内外相合,上下一致,已尽体用贯一之能事。不可私心背理,出乎规矩,流成俗功。后练化劲(即洗髓),专以神意运用,刚柔悉化,所谓纯熟之极,归于平淡,而举向之博涉,泛鹜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,故似淡而意愈周,似浅而变化愈妙。吾国拳技之能纯运自然,其养无害者,惟形意拳庶几当之。

  八卦拳浅说

   八卦拳,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。其象取于数理,立体于八卦。又以先天之气在肾为气之体,以后天之气在脾为气之用。效天地日月之循环,周流靡间,以达诸筋骨脉络耳目形骸,而臻于强健灵敏之境。故静为体,动为用,体用一源,动静一气,以极简单之形式,达极深奥之道理。其法虽有阳刚阴柔之变及伸缩旋转之法,不出易数方圆二图之理。其式始于太极,终于八卦。中分两仪四象五行。奇正相生,无不具备。斯拳之作用,在化后天不自然之力,以补先天不充足之气。远取诸物,效其性能而为吾用。进取诸身,藉有形之身,周流靡间,而焕发其精神。论其练法与形意、太极等方式虽若不同,而功用则一.

  今就其练法言之,学者须先明三害,次习九要(详见孙禄堂公著《八卦拳学》)。左右旋转,一奇一偶。腰为主宰,手变从爻,足变从勾股三角。换式须上下一致,圆融无碍。走步须气脉通连,隔行不断。进退须不接不离,应之以中。其拳圆中寓方。内藏十八罗汉拳、七十二截腿、七十二暗脚以及点穴剑术,互为其用。正卦含四德八能四情。变卦有形变、意变之别。形变易,意变难,若不动而变,不为形式所拘而变,行之以神,尤为上乘。旋转行步须平稳,若静水浮物,只见物行,不见水流。变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,极变化之能事,有莫测其由之慨。

  总之,虽一式之微,莫不有柔巧闪展腾挪之妙,俱在学者,善自体会,实地修持耳。

  手稿版:

  八卦拳,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。象取于数理,立体于八卦。体亦谓之用,用亦谓之体,体用一源。动静一气,以极简之式,达极深之理。虽有上刚下柔阳刚阴柔之互变,然不外伸缩旋转研圆之法,易数方圆二图之理。其式始于太极,终于八卦。中分两仪四象五行。正变错亘,无不具备,精微奥妙有神化不测之机,细究其意义,则在化后天之力,补先天之气。远取诸物,效其性能而为我用。近取诸身,藉后天之形,完一元之气。与形意太极式虽不同,而功用则一。然其理微奥,不佞,不学无术,虽知之而不能宣之于笔墨,孰敢秘也。

  今就其练法言之,先明三害,次习九要(详见先君著八卦拳学)。左右旋转,一奇一偶。腰为主宰,手变从爻,足变从勾股三角。变换须上下一致,圆融无碍。转走须气脉通连,隔行不断,圆中寓方。进退须不拒不离,应之以中。正卦含四德八能四情,内藏十八罗汉拳、七十二截腿、七十二暗脚以及点穴剑术,互为其用(详见八卦拳学)。变卦有形变、意变、意变形不变、形变意不变之别。形变易,意变难。若不动而变,不为形式所拘,行之以神无不如志,则尤为上乘也。行步平稳若静水浮物,只见水流不见物行。变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,瞻之在前,忽然在后,极变化之能事,有莫测其由之慨。

  总之,虽一式之微,莫不有速小柔巧闪展腾挪之妙,然孰有实功者,不可得也。

  学习内家拳须知

   今之学拳术者,每好高骛远,辄以练气凝神,勿须拘泥于形式,理论固高深矣。然不切合于初学。何?夫拳术,无论少林、武当,欲舍形式之外,实无致力之途。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,导气下沉,动中求静,神不外散,则自然气聚神凝。其形式纯正者,呼吸即调;形态乖谬者,则呼吸亦如其形态而散乱矣。余闻之先严云:“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。形正则气和,形偏则气亦偏。”又云:“增其华者,减其骨;饰其外者,丧其中。”此言让初学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,概可知也。学习拳术,门派之见,实属万不可有。然选择拳术,首戒标奇立异。设二三其志,尤易趋入岐途。但即经选择之后,尤宜继循正轨。所谓探骊,贵得其窍。矢志前修,持之以恒,不特真诠可获,且其成功可待也。练习拳术,必须心静。心静则意专,意专则举手进退,左右往来,前后进退,上下伸缩,无不如意。意之所至,即力之所至。尤须知拳术姿势,变换在腿。内外一气,含蓄在胸。两肩松开,气自下沉。力起于脚跟,主宰在腰腹。而运用则在两肩。往来伸缩,如前面有物阻挡,前进后退,有不丢不顶之意。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。勿贪多,勿嫌少。须知:拳虽一派,而式不同。法出一源,而用殊异,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。勿专求重,重则滞。勿专求轻,轻则浮。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、一部之力,务求全身平均发展。盖拳术顺者,自然有力。内外和者,自然气聚神凝。得其中正者,身体自然沉重。神意静逸者,身体自然轻灵。故切不可专术一事。久之,身体自然强健,自然可以却病延年矣。今请与初学诸君约:嗣后学习,请照各则循序渐进。虽不能皆成名家,亦以可免误入歧途矣。

  一、形意拳、八卦掌、太极拳源出一流,而式用不同。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,认定一种加以练习。

  二、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后,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。切勿贪多嫌少。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,学者宜细细领悟。

  三、到场练习,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。须知多练一趟,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。幸勿俟催促后,始再练习。

  四、练习拳术,学有先后。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,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。/

  五、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,即当随时质问。以免食而不化之讥,而于休息时,尤其应观察他人练习,藉以仿摹领悟之效。

  此文前面部分手稿版如下:

  今之学拳术者,每好高务远,辄曰练气凝神,不拘之于形式。理论故深且高矣,然不切合于初学。何?夫拳术,无论武当少林,皆名曰拳,则舍形式外,实别无他致力之途。且拳术专藉姿式之逆运,导气下沉,于动中求静,使神不外散,则气聚神凝。其形式纯正者,则气中和;形式乖谬者,则气亦如其形而散乱。余闻之先严云: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式平正中求之。形正则气正,形偏则气偏。又云:诚中形外,增其华者减其骨,饰其外者丧其中。此言让初学重形式,而不尚奇特也。今学者,门派之见,故不可有。然选择拳术,须先戒歧途,勿因其标奇立异二三其志。继循正轨则真诠可获。尤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,法出一派而用殊异。学者探骊贵得其窍。抗志前修,持之以恒,其成功初无二致也。

 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

  一、循序渐进,逐步提高

  学形意拳,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,不求甚解。应按部就班,打好基础,循序渐进的提高,一式学不好,不学第二式。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,势将事倍功半。身体机能也难以得到改善。三体式、五行拳虽形式简单,如不加重视,而过急欲学套路,学花样,希图以多而胜,实际功夫很难长进。

  二、应有毅力,持之以恒

  不择场地。只要平坦、通风的一块地即可。每天有计划的练习,切不可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。一曝十寒,也难以收到锻炼的好处。坚持才能改善素质,提高技术水平。

  三、因人制宜,适当安排

  有人认为:形意拳猛烈,运动量大,只有年轻时才能从事学习。其实不然。古时有名的拳家很多是从中年以后,如李洛能37岁始学,李镜斋63岁练至70余岁学成。女同志同样可以学。但要因人制宜,适当安排。拳势稍缓,少打明劲,然后再增内容,提高强度。

  四、协调和顺,呼吸自然

  不可憋气。只要身法伸缩、步法进退、手法起落等方面作到协调和顺即可。外顺则内合。动作符合要领,身体安排合度,才能呼吸畅行无阻。

  形意拳教授法

   形意拳系内家拳之一种。其纲目分五行以强内,十二行以健外,以三体式为基础,以劈崩拳为运用,以明劲、暗劲、化劲为用功之程序,逐步练习,井然不紊,姿势简易,无折腰曲腿之苦,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。究其应用开合顺逆阴阳动静之妙,变化无穷,非得其门径,虽大智亦有所不能知也(《形意拳学》、《拳意述真》已详言,不赘述)。故其式简,其意精,学易而习难,教授者稍不得法致学者终身不得门而入者有之。浅学者每疑为教授者法不轻传,在学者不免误会,然亦教授者不谙教授方法有以致之。今日国术界之教师人才,皆昔日师徒口授心传,朝夕锻炼摩仿而来,其从师之时,师不教不敢请,只知用功练习,教授方法实未顾,亦未预为将来为教师之计,是以平时自练即极臻巧妙,一旦教人则反无所措施。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原为提倡国术普及于社会,造就教才而设,非只为造就特殊人才于一时也。夫如是则教授方法、练习姿式俱应注意,不可以学套数多少为优劣也。鄙人拳术疏浅,于国术界一无贡献,虽充教授数年,所教者皆系友谊之教授,学者亦只求强健身心,非为教师而学者,故亦无教授法之计划。今次来馆勉应代理教务长之职,得与诸君一同研究拳术,实甚荣幸。此后教务方面一本前教务会议议决办法,努力倡导,对于教授方法及练习姿式当与诸君共同研究之。

   学者体格强弱不同,锐钝不一,教者务须因人而施,不可因循了事。

   学者姿势无论其稍有不妥处或同时发生其他不妥处,教者务先就其大处改正之。因大着改正后,小者亦随之就范矣

   学者姿势有不妥处,教者务须察其致此不妥现象之由,就其根本改正之。因拳术有时手不对不在手,腿不对不在腿,故也。

  拳术首重内外相合,上下一致。学者姿式相合一致与否教者尤当祥为视察,随时指示改正其讹谬,俾得随时注意。

   视察其内外上下一致与否,须于练拳时视其精神与动作,倘能神动形随即为内外相合。拳以腰为王,以四肢为用,手足动作如一方向不悖即为上下一致(不仅形意拳,即八卦太极等拳莫不如是)。

  个人教练

  练习拳术首重个人教练,设有错误改正较易,以免顾此失彼之弊。教员改正后,学者应注意自习或旁观,藉收仿摹领悟之效。

  小排教练

  小排教练以四人或六人为最宜当,每习一式教员须以注意,有不妥处即改正之。如不能即时改正之处,于停止时说明之,或教员动以姿式令其自习,俾学者易于明了。

  大排教练(即团体教练)

  大排教练不拘人数,注重精神姿式整齐,每一式衍演完须稍停。教员或助教须用敏锐眼光视察一周,如有不妥处即用敏捷方法改正之,再换第二式。

  个人教练每周至少行二次。

   每日先行小排教练后即行大排教练。

  练习后须走常步若干以舒畅身体。

  三体式(口令暂从现行口令)

  此式系形意拳之基础,为各拳之起点。其主要在两足不可双重。单重又非一足着地,一足悬起之谓。主要者注重后足,前足可虚可实,力起于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。身体要三折,其它塌腰、顶头、蹬足、开胸、实腹俱不可用拙力,尤不可强制呼吸而运气,内家拳之气乃用后天之形(即姿式之正确)养先天之气(养字要注意),所谓尚气者无力,养气者纯刚是也(要义详《形意拳学》)。

  注意:三体式为形意拳之根本,务要详视学者身体有无斜倚,说明其三折、开裆、合膝、足跟外扭、肩肘松垂之法。手指张开,食指直立,手掌微向里合,目注视食指梢。

  劈拳:

  第一动作左手下落时,胳膊不可曲回,亦不可故意伸直落至小腹处,两手同时握拳,左手如托下颏,与左足同时向前,起躜手高不过眉,低不过口,左足落地,足尖向外侧前进,远近以右足前进不费力为度。

  注意:左手向上起躜时,右肩不可向前,左足前进时,右足跟不可提起,身微斜而面正,由前面视之,左拳对鼻。

  第二动作右手与右足同时向前,手随行,随翻足,头微向上抬,落时足跟先着地,仍成三体式。

  注意:右手出时肩不可先向前,手不可先翻,不可伸至极度而后翻,身体不可先高后低。

  向后转收式

  与前进同,惟若在手与回身,出右手时,由前或后视之同在一线上为要,收式左足极力前进,右足随即跟步。有欲习崩拳先练步之意,不可忽之。

  崩拳:(学者闻预令即将两手握拳,其它仍如三体式)

  第一动作左足前进,右拳从左拳上少许打出,左拳拉回,右足跟步,手足要一致。

  第二动作同上,惟旧法左手张开,似握右胳膊向前,俟右手退后,方握拳打出,此系寓用于法之意。学者不可不知。

  注意:出拳时肘靠脇,肩不可先向前,前拳是否与心平,后手是否在心下脐上,倘发现身向后仰是塌腰不缩腿根,前扑是缩腿根不塌腰所致,两足相距四寸许,姿势如三体式,惟步小耳。

  第一动作,左足须向前进,再勾回身向右转,右手躜出如劈拳之第一动作,右足提起,膝距右肘二寸许,左腿勿立直。

  第二动作,出左手若劈拳之第二动作,落右足跟,左足在足尖着地

  注意:两手张开若劈拳势,虽不动要用意向前推,左膝抵住右膝曲处,两腿蹬力,身勿高起,重心在左腿,右腿若实若虚。

  收势

  收势于练习时,似不重要,然寓有进退之意,故亦应同一注意。

  注意:形意拳以劈崩形拳为各形出手方法之基础,故练习时亦以此二拳为最难,其它姿式用握拳以崩拳为本,用掌以劈拳为本。学者于此二拳时时自习,则其它各形自然正确而事半功倍矣。

  无名手稿说形意拳

   形意拳相传由达摩易骨易筋洗髓经脱化而来,经后人千百回之研究改革阐微发奥,日求精进,神化所钟,玄妙莫测。练法式简意精,学易习难。以三体式为基础,在内为意,在外为形。有往体有来体,于顺中求逆,一曲一伸,不运气而气充,不加力而力无穷。

  迨养气功深得中和之正轨而形于外者,自然从容中道,“形上形下一以贯之”。旧谱云:养灵根而动心者,武技也;养灵根而静心者,修道也。是又与坐功息息相通。又云:诚中形外至其极,则拳无拳,意无意,“无意”乃是真意。此殆为成功说法,岂初学者所能成哉?夫形意拳以明劲暗劲化劲为练习之程序,故有三步功夫三种练法(见孙公著《拳意述真》)。

  初步练明劲,当求平稳整齐,形式逼肖舒展活泼,勿使偏倚或拙力努气以就规矩,勿徒增华饰以求悦目,此易骨也。次练暗劲,则崇尚内意。须开拓其心思,静参默会,虚心实习,循其方法,以意运之,务期内外相合上下一致,尽体用合一之能事,然必循初步练法而扩充之,不可师心背理,出乎范围之外,此易筋也。后练化劲,专以神意运用,刚柔悉化,纯熟之极,归于平淡。举向之所传,涉而泛鹜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,似淡而意愈周,似浅而变化愈妙。此洗髓也。此则诚中形无拳无意,其庶几矣。

  附记

  初学拳术,姿式变换往往迟钝散漫拘束,不能整齐舒展。欲避免此弊,两腿先要有力,形意拳力起于足根。练习时,固其势为三折之形,虽用力极大,其震荡力只能到膝股之间,无震脑之虞。而门派具有成见者,每倡用力伤脑之说,学者初不知三折之义,多信其说,深望注意,勿为所误。

  太极拳学讲义

   内家拳术,乃动中求静,强身固气之学也。能使吾人之精神,藉拳法顺逆伸缩阴阳变化之姿式,于无思无意之中得以修养也。其法姿式简易,即无折腰曲腿之苦,复无奇异难能之态,虽男女老幼皆可习之。身体过懦者,可以使之强;过刚者,可以使之柔。即或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,因其不尚血气不努力,纯任自然,故亦能练习。有百益而无一害,久之气质中和,胸宽腹实,气固神完,却病延年,可操在券。

  太极拳,又名十三势,即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、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是也。练习姿式,约有百余手。初练似繁难,殆少入门径,知其总枢,则不难从事自习也。其枢在腰,力起于脚跟(即呼吸以踵之意),形于四肢,心静意专,一气贯穿,形以意运,不断不滞,气如车轮,动作不散乱,总要在〇中求方法。所谓得其环中,则应变无穷也。

  练拳必须心静,心静则意专,意专则举手动足,左右前后,伸缩往来,上学相随,内外一气,变换姿式无不如意。意之所至,即力之所至也。

  变换在腿,含蓄在胸,两肩松开,气往下沉,力起于脚跟,主宰在腰,运用在肩。伸缩如前面有物,彼退我进,彼进我退,有不丢不顶之意。

  开手 合手

  开手如两手抱一气球,两肩向外松。两手有因气球膨胀,自然左右分开之势。合手两手极力相合,空中仍似有一气球状,两肩仍向外松,所谓内开外合是也。

  练习时无论何式,应注意身体不可忽高忽低,总要腿弯曲如半月形,尤须塌腰顶头。盖不塌腰则身不整,不顶头则精神提不起。

  五 单鞭

  两手由心口处,向左右如捋一长竿,徐徐分开,左足同时向左分开。注意松肩,开裆。此时两腿跟向外松开,腹自能松。腹松气即能收敛入骨,神舒体静。

  六 提手上势

  全身重心移在左腿上,腰塌住,左手向上画一弧线至额处。右手同时向下画一弧线至小腹处,右足亦靠在左足处,足尖着地。

  七 白鹤亮翅

  左手下落至胸下,右手腕向外扭,手心向外,同时从左手外面向上起至额处。右足即向前进步,足跟着地。两足距离自己约之,重心勿移动。再将右手由右面部,似挨不挨落下之胸下。肘要下垂,不可抬起。左手亦同时微向上起至与右手相齐,两大指相离寸许,向前徐徐推。右足落实,重心移至右足,左足至右足后,足尖着地,两胳膊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。两目注视当中。注意,换式务要一气贯串,不可散乱,以意导气,徐徐下沉,呼吸绵绵若存,不可闭气,尤不可努力。(详解见先严禄堂公著太极拳学)

  八搂膝拗步

  左手向下画一弧线至左胯处,同时左腿向左后进步,足跟着地,右手微向后拉与右肩平,再从口边向左推去,左足落实,右足跟至左足后,足尖着地,重心移至左腿微停,右手向前推时,似前面悬一重物推彼向前之意。

  九 手挥琵琶式

  退右足伸左手,左足亦退,右足前足尖着地,身侧面两(胳)膊,似曲非曲,是直非直,左前右后。

  十 上步搬拦捶

  左手心向下往回搂至脇处,进左足左手向回搂时,右手心向上从左手下面向前伸。再右手同样向回搂,进右足左手同样从右手下向前伸至极处,即向里扣,如前面有人打来,扣住彼手相似。进左足,右手由脇处握拳,从左手上直向前打去,右足跟步,足尖着地。

  十一 如封似闭

  两足先后退回,左足尖着地,两手向后曲回,肘靠脇处。

  十二 抱虎推山

  左足进步,两掌向前推,右足跟至左足后二寸许,足尖着地。

  注意

  自搂膝拗步至抱虎推山,换式形虽停而意不断,务要意气力合一,手足一致,身体高低一律。尤须留意松肩松腹。(详解见太极拳学)

  无名手稿说学拳须知 练习拳术,若为强健身体却病延年,并不大难,欲成专家则非容易,然有志者事竟成,要在有恒心耳。初练时,务要认定一种,勿贪多嫌少,学一式须时时习之。勿专求重,重则滞;勿专轻,轻则浮。尤勿专求一部之气或力,务求全身之发展。盖拳术形式,顺者自有力,内外中和者自生气,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,将神气化成虚空者身自然轻,故勿须专求,久之不思而得,身体自然强健( 详解见拳意述真)。

  暂定学拳规则五条,望诸位注意。

  ( 一) 初加入练拳者必须认定一种练习。

  ( 二) 不可与先习者强与比同,必须由起点学起。

  ( 三) 勿贪多嫌(少),学会一式必须时时自习。

  (四) 到场后勿待何人催促,随时自习。

  ( 五)成排学习后在休息时,或自习或观他人演练,时有不明了需随时质问,藉收仿摹领悟之效。

  第六届全运会国术场之见闻

   全国运动大会于十月十日在上海中心区运动场开幕,参加单位之多为历届所未有。观众对边远省分选手尤为热烈欢迎,然内心之忧戚亦莫不流露于面上。是喜是忧,诚有难言之痛。各选手皆能精神抖擞,各项运动皆有出类拔萃之才,从此努力迈进,中国前途实有不可限量之。概鄙人此次滥竽国术裁判,负其他项运动未得一一参观,对国术诚饱眼福不浅也。并承国术界赠送个人宣传刊物多种,尤为幸运,今将国术场见闻所及不分次序录之以实贵刊。

  此次参加国术选手因不限学校,故民众可得参加。人数男子以河南最多,北平上海次之,绥远福建最少;女子湖南最多,上海市次之。内家拳外家拳长拳短拳五花八门应有尽有,可谓极一时之盛。表演节目亦皆当行出色,精彩绝伦,博得观(众)鼓掌不少。尤以蒙古选手摔角表演,观众对其古战士装最感兴趣。此次裁判方面甚为容易,摔角跌者败,箭弹射中及远者胜,测力力大者优胜。拳术限定单人对手及刀枪剑棍表演,以姿式动作运劲定优劣。裁判员每三人记录一人为一组,每次三组各本主观给分,平均以定优胜。因不比试,不免有好手落选之憾。然规则所限,绝不因落选出恶言提抗议,此上可见国术之守规则也。

  此届运动大会,据闻最初大会不允国术参加,谓国术界门派复杂意见不一,动辄打架,倘发生不测无人负责。后经褚民谊先生力争,谓国术乃强身自卫之体育,又经政府提倡,应当加入大会,故大会另立一股,不与各项锦标赛想干,大会亦不过问。此种办法,诚不知是否合理。然国术在此体育欧化时代,能加入大会得一席之地,不可谓非褚先生之力也。

  又一国术界友人对余云,国术之被人轻视,实亦咎由自取,勿只责人之不注重也。其所以被人轻视之点,虽人言人殊,要之不外三点:(一)自相倾轧,自谓拳术秘密;(二)派别之争,排除异己;(三)自谓占在提倡国术前线领导大众者,每以破除门派意见为口头禅,然视其著作论文皆排除异己为能事。有此三点,皆足起人之疑而与人一轻视之机。今虽得参加全运会,然前途仍未可乐观也。继又云,今国术界门派之见尤甚昔日,余问何以见之,曰昔日不过个是其是而已,今日攻击他人则著之言论刊之杂志,且有破口大骂者,不责自己,不虚心而责人守秘密不诚意教,不责自己不用苦工夫去练而反责人有秘诀不肯教,甚至飞流长务使异己者难堪以为快。以余个人(友人自称)经验,所说人有秘诀者皆是不用功夫之人,守秘密不教人者又皆是浮华性燥,赖国术为衣食之徒,复幸灾乐祸挑播是非,此等人吾无以名之,名之曰国术政客(此名新奇)。国术若此,前途岂不大可悲乎。吾弟研究拳术亦有多年,拳术岂真有秘诀耶?余曰:秘诀诚有,然人皆忽之不肯实行,故人亦不常言之。友人急问,秘诀为何?余曰:余家传秘诀只一字曰恒,其他不知也。时预赛三场,彼此相视一笑而散。

广告赞助商